TOP

2020年10月2日 星期五

改變讀書順序 考試都能拿高分 - 心得&摘要


竹內龍人 著

蘇暐婷 譯

方言文化出版社


 

[心得]

 

這是一本介紹讀書方法的書,從技巧和心理二大篇進行描述。

技巧篇主要以三大讀書技法(間隔效應,測驗效應,模式記憶)為核心,講述這些方法的成效、應用方法,和心理實驗上的佐證;在心理篇,則描述了哪些心理層面會影響學習,同時提供一些改善的方法或建議。除此之外,書中的插畫也畫的很有趣。

 

讀書的成果主要可以透過下列方式來評斷:

◎ 測驗的結果

◎ 學習花費的時間

◎ 記憶的強度

在這,也可用「學習的效率」來統稱。

 

多數學習或記憶的書籍都是以艾賓豪斯的遺忘曲線來闡述複習的重要性。對付遺忘曲線的作法,是將複習計劃依重覆次數逐漸拉長時間。通常是:

1st: 在學習後馬上進行複習
2nd: 當天睡前
3rd: 隔天再複習
4th: 3天後再複習一次
5th: 時間再拉長至1星期
6th: 2星期
7th: 1個月
8th: 3個月或更長。


每次複習時間的長短可調整,重複的間隔也可改變,萊特納(Sebastian Leitner)的卡片記憶箱,AnkiQuizlet 這些程式複習的方法也都是遺忘曲線的相關應用或改良。

 

這本書提供了不同的作法:作者將學習後的複習分為集中練習分散練習。集中練習是在學習後馬上複習;分散練習則是經過一些時間後再進行複習,這是為了讓間隔效應生效,且間隔的時間是固定的。實驗結果這樣的效率最好,可在學習的時間花費和測驗的結果上取得最佳的結果。這裹和上述針對遺忘曲線的方法有明顯的不同。而測驗效應,則可加強記憶的強度,藉由考試時在腦中對問題的強力思索,會留下更深的記憶,所以,作者稱同時使用間隔效應(分散學習)+測驗效應是最強的複習法模式記憶則是針對需要理解的科目提出的方法,例如:數學。曾看過一些數學相關書籍都有提到模式(pattern)的重要性,心理學在這問題上的探討和數學家有相同的方向:由模式開始,來觀察、了解一個數學問題其後的本質,進而更了解此模式背後的意義。

 

學習的流程大略可分為:計劃、閱讀、整理、記憶、應用5個主題,這本書較著重在記憶這一部分。每個人適用的學習方法都不盡相同,我們可以以自己為實驗目標,嘗試找出哪種方法對自己較有效。不論何種方法,理解和重複都是記憶最重要的基石。我們要尋找的是,能幫助自己理解,並在重複的複習中找出最有效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這本書有著和其他類似書籍不同的作法,提到這是近幾年(書本於2017年底出版)學習心理學上研究的成果,或許是可以嘗試看看的。

 


PS

上文中提到和模式(pattern)相關的數學書籍有:

◎ 阿草的數學聖杯,探尋無所不在的胚騰(pattern- 曹亮吉
這聖杯就是數與形所能呈現的各式胚騰(pattern),也就是廣義的規律及樣式。

◎ 這個問題你用數學的方式想過嗎? - Keith Devlin
數學是模式的科學(science of patterns),不同種類的模式形成不同的數學分支:

算術和數論研究數字與計算的模式
幾何學研究形狀的模式
微積分研究處理動作的模式
邏輯學研究推理的模式
機率論處理偶發事件的模式
拓樸學研究封閉性與位置的模式
碎形幾何研究自體相似性的模式

◎ 數學家是怎麼思考的 - W.W.Sawyer

研究數學,通常經過下面步驟來探索:模式、描述、意義、拓展、連結。數學的問題常可發現某種模式,模式是重覆的、規律的,模式的出現代表其背後定有重大意義,書裏也將模式列為思考數學的第一步。

 

 

 

[摘要整理]

 

        - [0] 前言

                - 預習讀書法

                - 複習為主讀書法

        - [1] 間隔學習法

                - 集中練習(Massed Pratice)

                - 分散練習(Distributed Pratice)

                - 應用

                - 小結

        - [2] 測驗複習法

                - 測驗效應(Testing Effect)

                - 小結

        - [3] 專家記憶

                - 模式記憶法

                - 知覺學習法(Perceptual Learning)

                - 序位效應(Serial Position Effect)

                - 小結

        - [4] 心理篇

                - 壓力

                - 熬夜

                - 競爭人數的影響

                - 破解拖延習慣

                - 漂亮數字的魔力

                - 自我暗示

                - 負面情緒

                - 正面情緒

                - 自制力(忍耐力)

        - [5] 結論 



[0] 前言

預習讀書法

成效差,難度高的教材會在預習花去太多時間,影響複習時間,作者覺得不適合自己。


複習為主讀書法

成效好,作者親身經驗。

 

[1] 間隔學習法

最有效率的複習法,透過:分散練習(Distributed Pratice)令間隔效應(Spacing Effect)產生作用。

 

集中練習(Massed Pratice

別名:反覆複習,過度用功

流程:

學習

額外學習(或複習)

考試

>> 學會以後立刻複習

效果:

◎ 對於短時間要進行的考試很有效;

◎ 長時間後才發生的考試,集中練習變的沒效果,效率低、忘的快

◎ 重覆練習相似的題目來學習,成效有限,三週就忘

適用場景:

◎ 所學內容不太理解

◎ 記得不清楚時

 

分散練習(Distributed Pratice

別名:分散學習

流程:

學習

間隔1

複習

間隔2

考試

>> 學會以後隔一段時間後再複習

效果:

◎ 因「間隔效應(Spacing Effect」而起作用(間隔效應並不直覺!)

◎ 最佳間隔比:間隔1: 間隔2 = 1: 5

ie: 10day20day 後複習:35day 考試)

◎ 若有時間複習多次,第2次以後的複習以平均間隔,會比逐漸延長間隔記得更久、更有效(逐漸延長法會造成集中練習,測驗時間一拉長便會減弱效果)

◎ 應付長時間的方法

適用場景:

◎ 複習已弄懂的部分

◎ 已集中練習的部分

 

應用

記憶單字:一次大量讀取,反覆背誦

因為遇到同一張卡片的時間間隔拉長,會有間隔效應

 

小結

◎ 搭配使用集中和分散練習

◎ 哪種科目採集中練習?還是分散練習:

自己判斷才有效(因人而異)

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知道自己瞭解一件事到什麼程度

◎ 任何事物想記入腦中都要時間

 

 

[2] 測驗複習法

再次學習:只靠閱讀的複習法

再次考試:利用考試來複習

 

測驗效應(Testing Effect

◎ 藉由考試不斷讓自己努力回想的複習法,效率和成果最佳。

◎ 測驗時對記憶強力的搜尋提取,有助於記憶的加強。

◎ 在心中作答也能產生測驗效應

◎ 集中練習後+測驗複習,效果仍不好

◎ 間接提升小考後的科目成績,因大腦讀取學習過項目之記憶的機制變得更加靈光

 

流程:

學習

間隔

測驗複習(針對答錯的部份反覆複習)並不斷重覆

考試

>> 反覆測驗的間隔愈長,成績較好

 

對答案:最後一起對,效果最好,因為:

◎ 分散學習效應

◎ 可忘記原本選錯的項目

 

小結

最強的複習法:間隔效應(分散學習)+測驗效應

 

 

[3] 專家記憶

模式記憶法

模式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

◎ 從大量候補選項中,迅速找出與正確答案相關模式

◎ 將模式分類後再記憶,成果較好

◎ 效率好(解題快):直接比對模式,由記憶中提取出類式的模式

看題目,思考但不解題,馬上對答案得到回饋(Feedback),反覆練習,得到模式

>> 訓練目標:一看到題目,找出對應模式

應用:

◎ 西洋棋:記住各式各樣的模式,找出適合當前局面的模式記憶,進而應對

◎ 數學:整理自己的模式記憶,對於問題可快速找到對應的模式

 

知覺學習法(Perceptual Learning

◎ 視覺上的訓練技巧,ie

鑽石品鑑

找出X光片中異狀

◎ 看考古題,找出模式

◎ 輔助用,公式仍需記熟

 

序位效應(Serial Position Effect

◎ 最先,最後記的最牢:容易忘記的留到最先或最後記

◎ 學習的順序是非常重要的

◎ 如何改善:

學習量:可彌補序位效應

改變學習順序:

將最重要或不擅長的留在開頭或最後

每次讀書時用不同的順序來學習(每次改變順序)

 

小結

模式記憶法應用特定的科目,不適合所有的科目

 

 

[4] 心理篇

探討壓力、熬夜、競爭人數、拖延習慣、漂亮數字、自我暗示、負面情緒、正面情緒、自制力的影響。

 

壓力

緊張,不安:腦袋一片空白

因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失常

記憶系統(Memory System):

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

程序記憶(Procedural Memory):記憶身體的動作

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短時間內記住事項,最多7+/- 2

壓力造成緊張:

適度:OK

啟動戰鬥模式

提升工作記憶

頭腦更靈活

過度:NG 腦中空白

自律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交感神經(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緊張

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休息或睡眠

 

解法:

正視你的不安,將擔憂寫下:

寫下擔憂能破除焦慮,有助冷靜,讓大腦恢復運轉

書寫能緩解不安的原因:

將情緒化為文字時,能讓它轉換為其他人的東西,大腦會像讀小說一樣,將主觀的焦慮轉變為客觀情緒

-> 把心情寫為日記,信件,心情不知不覺就變好了

面對焦慮,就能克服焦慮:

不逃避、不強迫自己忘記,而是面對它

 

熬夜

熬夜不會有幫助

正常的休息鞏固大腦的記憶力

 

競爭人數的影響

擔心人數多會造成成績下滑

解法:

難度相同,不會因人數不同而改變;告訴自己不要被幻覺打倒

別去想任何有關競爭對手的事情

 

破解拖延習慣

自訂期限可提高成績

可掌握的時間,心情愉快

刻意拖延:

造成已知的時間壓力,有時有助於成績提昇

用於:作文,論文,隨筆等需要靈感的科目才會因時間壓力而提升品質

會累積壓力,應慎選課題

 

漂亮數字的魔力

漂亮數字帶來幹勁

以漂亮數字為目標

 

自我暗示

刻板印象(Stereotype

考試成績易受自我暗示影響

避免 [我做不到] 的負面暗示

負面情緒

應避免

 

正面情緒

常保持

 

自制力(忍耐力)

影響最大,成功的關鍵

由多花時間在功課,少花時間在休息來評斷

穩定應考的秘密

只要有效率地讀書,人人都能成功

IQ (Intelligenz Quotient):幾乎沒有關連

 

自制(忍耐)力有訣竅:

刻意改變注意的方向(對象),就能提升自制力

像肌肉一樣,可鍛鍊

提升自制力:

改變日常的生活態度,維持良好姿勢,保持愉快,勤寫日記,持之以恆

提醒自己注意冷焦點:

熱焦點(Hot Attentional Focus):

注意到物體原本的性質,使得孩子無法忍耐

冷焦點(Cool Attentional Focus

注意到物體的形狀和顏色等非本質的性質,使得孩子可以忍耐

 

 

[5] 結論

◎ 三大讀書技法:

間隔效應

測驗效應

模式記憶

◎ 自制力比 IQ 重要

◎ 學習需要時間

◎ 分散學習法:高效率(心理學實驗佐證)+測驗效應是最強的複習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